來源:貴州日報 時間:2022-04-12 11:04:57 作者:何欣 彭尋啟
走進位于貴陽高新區的貴州中晟泰科智能技術有限公司LED智能工廠,機械設備不間斷進行設備固晶、焊線、編帶、分光測試作業;貴陽經開區的貴陽晨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產不久的超臨界萃取車間24小時自動不間斷生產,花椒日投料量達10噸;烏當區貴州阜康仁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線上,工作人員通過隔離器進行生產調試,該批藥品成功通過中間性試驗生產,有望今年底正式上市。
當前,貴陽貴安正牢牢抓住新國發2號文件重大機遇,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強市”戰略,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工程,全力以赴夯實“強省會”行動發展根基,持續抓工業目標、工業要素、工業項目、工業企業、工業產業、工業園區,發展壯大在筑央企制造業,以及電子信息制造、先進裝備制造、磷化工、生態特色食品、新能源汽車、鋁及鋁加工、健康醫藥產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重點產業,以工業大突破夯實“強省會”行動的產業基礎。
金融“禮包” 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近日,位于烏當區的貴州飛龍雨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收到貴陽市工業發展資金池發放的1000萬元款項,擔保費僅為1.5%。
作為首批享受貴陽市工業發展資金池“紅利”的5家企業之一,貴州飛龍雨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將把這筆“及時雨”資金用于產品生產。
位于貴陽綜保區的貴州航瑞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同樣收到來自貴陽市工業發展資金池發放的1000萬元款項。該公司的原材料大多依賴進口,近年來原材料交貨周期延長,對企業原材料儲備和資金流動性影響很大。貴陽綜保區相關部門在走訪知悉該情況后,向公司講解了關于貴陽市工業發展資金池申報政策。該公司積極申報,不到一個星期就收到款項,為企業爭取更多發展空間。
新國發2號文件明確,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服務質效,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切實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今年以來,貴陽市設立規模100億元的工業發展資金池及基金,向企業派發金融“禮包”,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資金困難等制約性問題,助力企業做大做強。目前,資金池納入白名單企業38戶,累計放款2.64億元,有效緩解13戶企業的“融資難”。通過建好用好工業發展資金池及基金,今年,貴陽力爭發放資金25億元,資金池整體周轉率達到200%,為120戶以上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基金方面力爭完成投資25億元,參股投資4支以上子基金。
聚焦重點 提速新型工業化
走進觀山湖區中安科技集團有限公司A車間,工人們正在熟練地進行絞絲、包裝作業,機器同步發出的“噠噠”聲不絕于耳。
“公司投入超3000萬元新產品研發費用,目前,成功研發3款特色產品,包括陶瓷防火電線、新能源汽車高壓線、礦物質絕緣電纜;成功申報69項專利認證,并獲得8項實用新型專利及6項發明專利認證證書。公司去年實現產值11.05億元?!敝邪部萍紡S長王傳福說。
新國發2號文件明確,支持貴州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建設,有序發展輕量化材料、電機電控、充換電設備等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支持以裝備制造及維修服務為重點的航空航天產業發展。
眼下,貴陽貴安各重點產業蓄力提速、闊步向前——
在筑央企制造業方面,進一步加大服務力度,推動央企在貴陽貴安布局更多產業項目、區域總部、研發基地,開工建設中國航發貴州黎陽航空發動機壓氣機葉片擴能項目,落地中航重機總部及生產基地項目,力爭今年實現產值950億元。
先進裝備制造業方面,聚焦航空航天、工程機械引進5個以上項目,推進黎陽航發生態圈、航天智能制造基礎件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力爭今年實現產值280億元。
電子信息制造業方面,今年將聚焦智能終端整機、電子元器件、服務器引進20個以上項目,推進中國振華軍民融合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實現產值380億元……
倍增行動 開創大抓產業新局面
貴陽貴安招商隊伍赴京拜訪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中央企業,多方交流談合作;云巖區加快北控水務、大隆藥業等企業上市步伐;觀山湖區確保盼盼、好彩頭、華萊士等項目建成投產;烏當區力爭完成健康醫藥產業總產值69億元、電子信息制造業總產值90億元;白云區圍繞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企業,加快發展新能源電池制造產業;修文縣重點培育黔輪胎等企業,培育新增市場主體1000家以上……
今年以來,貴陽貴安各級各部門處處體現出主動深入研究產業、發展產業,推動形成大抓產業、大抓工業、大抓制造業的濃厚氛圍。
在“工業強市”高質量發展跑道上,貴陽貴安堅決將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工程,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倍增行動,努力構建“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創新型企業勇闖天地”的新局面。今年,力爭引進重點產業鏈項目50個以上;計劃開工建設100個項目,建成投產100個項目;建立規上工業企業儲備庫,納入300個以上項目進行培育,全年凈增規上企業200戶以上;集中精力做大做強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醫藥產業、生態特色食品產業、磷化工產業、鋁及鋁加工產業,力爭總產值達1790億元;建立與園區一站式服務中心聯網聯批渠道,推進分類“一窗式”改革,將審批事項全部納入“一窗式”辦理的綜合政務服務平臺。
責任編輯:藺弦弦